學院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奮進新時代】以專業認證通過為新起點 着力落實“四個回歸”

作者: 發布日期:2019-07-15 浏覽:

材料學院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指引,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以人才培養為核心,以服務國家社會發展為導向,“雙一流”專業建設為目标,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認證通過為新起點,努力夯實本科教育基礎,落實本科教育“四個回歸”,不斷推進學院的科學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一、堅持認證導向,完善人才培養目标和質量标準

  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學院積極推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推動教育教學改革。2016年12月正式啟動了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認證工作,并于2017年9月向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提交了認證申請,2018年1月,協會正式受理了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認證申請,2018年10月協會專家組進校考察,2019年6月,協會公布了《關于公布北京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等460個專業認證結論的通知》[工認協(2019)29号],材料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通過專業認證并獲得6年有效期

  學院瞄準國際工程教育發展,構建并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加強校企聯動,院企聯合修訂了專業人才培養目标,制定了工程師的畢業要求和課程體系,制訂計劃并嵌入相關專業課程和項目訓練,設計了更加符合現代企業環境和現代工程要求的實踐環節,實施“學校+企業”的雙導師制,提升實習實踐效果;修訂了新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學生學習過程的效果和目标反向構建教學設計,由評教為主轉為評學為主,在評價機制中持續改進從而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不斷提高,保障教學過程持續改進。設立專業責任教授和課程責任教授,進一步規範本科教學過程和教學管理,提升了學院人才培養的綜合競争力。

二、提升師資質量,教學、科研成果穩中有進

  學院加大師資隊伍引育力度,專業師資隊伍的學曆、年齡和職稱結構都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為提升專業建設水平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近3年學院共引進高水平專業教師12人,入選湖北省“_”計劃8人,晉升高級職稱13人。學院學院承擔了包括國家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863計劃項目、973前期預研基金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40餘項,科研經費累計超3000餘萬元,發明專利授權200餘項。

  學院圍繞人才培養目标,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聚焦教學核心環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近兩年學院申報獲批了20項校級教學研究項目和28項校級課程建設項目,教學研究成果斐然;精準發力,優秀教學建設成果不斷湧現,屢獲省部級以上重大獎項多項。2016年度,學院教師陶詠真榮獲“紡織之光”獎教金;2017年,學院教師柏自奎的教學團隊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教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2018年,學院教師柏自奎的教學團隊榮獲湖北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

三、深化産教融合,創新創業教育成果顯著

  學院依托“紡織新材料及其先進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新型紡織材料綠色加工及其功能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紡織新材料及其應用”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省部級實驗實踐平台,将科技服務平台建設與本科教學相結合,将科研成果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了解科技前沿,豐富了教師們的教學内容,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近年來學生共獲得“挑戰杯”、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MCM/ICM)、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類省部級以上競賽獎勵30餘項;獲批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分别達到8項、12項、32項;本科生以第一作者獲發明專利授權10餘項、以第一作者公開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30餘篇。畢業生考研錄取率保持在30%以上,位居我校前列。

回首過去,學院始終秉承“立德崇真、立言尚美”的學院精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高質量的人才培養作為學院發展的生命線,紮實進取、砥砺前行。展望未來,學院将順應高等教育信息化、綜合化、多樣化、國際化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完善符合學院發展的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主動适應、引領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努力打造凸顯紡織特色的國内一流本科教育。


聯系我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陽光大道1号

郵編:430200

電話:027-59367580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77779193永利(集团)官方网站 - Ultra Platform 版權所有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