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即時、動态、多次對學生實施的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注重及時反饋,用以強化和改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是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反饋是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特點,也是形成性評價發揮作用的重要機制。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表現開展多元化的跟蹤評價,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合理調整教學方式,強化學生學習效果,并為下一個課程教學過程的改進與提高提供參考。
為了進一步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和學習習慣,加強教學過程管理,科學評價學生學習效果,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切實做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完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以“形成性評價”為抓手逐步深化課程評價方式、方法改革,特制定本實施細則。
一、形成性評價的目的
促進教師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學評價,利用學生的評價意見、同行間的評價意見和以及督導者和管理者的評價意見,更加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習效果,加強對教學過程的建構、考核和管理,及時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利用教師的評價指導、學生間的評價建議和自我評價反思,積極管理和調整自身學習,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習的合作精神、責任感和自信心,其最終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改善學習效果,達成課程目标,在畢業時達到畢業要求;促進教師持續改進教學工作。
二、各級職責機構及主要職能
我院形成性評價工作采取統一組織、明确職責、逐級落實的辦法實施,學院、專業、任課教師、學生的職責和任務如下:
(一)學院
責任人:教學副院長
負責制定課程形成性評價相關規定,指定學院形成性評價實施方案,并在執行過程中總結和研究形成性工作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不斷改進形成性評價的相關管理制度。
負責組織、指導、協調各專業實施課程的形成性評價工作。
負責檢查、督促各專業開展課程形成性評價工作。
(二)專業
責任人:專業責任人、系主任
負責組織任課教師制定形成性評價方案,組織教師開展形成性評價工作,指定專人負責形成性評價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根據課程形成性評價工作的開展情況,不定期檢查或抽查形成性評價工作,終點檢查形成性評價的實施情況,了解學生的反映,提出改進意見。
保存形成性評價資料。
(三)任課教師
責任人:任課教師
在開學前按要求撰寫授課計劃,指定本課程形成性評價的具體實施方案(每種形式的内容、評價方法與手段、反饋方式)上報專業責任人審核,并在開學後開展課程形成性評價工作。
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與評估。常見的跟蹤與評估方式包括線上學習時間、參與讨論情況、課後作業、課堂測試、文獻閱讀、課程報告、項目作品、試卷考核等相關活動,并描述學生接受反饋後的改進情況,整理實施形成性評價的資料,作為檔案保存。
将形成性評價結果及時以科學合理的方式反饋給學生,并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
(四)學生
積極配合、參與上課教師開展的形成性評價活動。根據形成性評價結果,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效。
三、形成性評價周期
專業教師:每門課程每學期進行一次,專業:每學年進行一次檢查、彙總、歸檔、反饋,學院按學年進行督察。
四、形成性評價對象
課程覆蓋範圍
(一)形成性評價課程覆蓋範圍
學院開設的所有課程
(二)任課教師應在每門課程上課的第一次課時,向學生公布學生學習形成性評價方案,以及方案中的每種形成性評價是否作為過程考核計入總評成績以及所占百分比。
五、形成性評價工作的監督與檢查
專業負責定期對任課教師開展形成性評價工作進督促檢查;學院負責監督、檢查各專業開展形成性評價工作情況。
(一)檢查的内容:教師實施形成性評價的原始記錄以及評價反饋是否及時、合理。
(二)專業檢查情況記錄包括:專業、科目、檢查時間、項目、人數、總體情況、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意見等。
(三)對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處理:當月對任課教師不按規定開展形成性評價,不認真批改作業做評價記錄的,要進行批評教育,情節嚴中者将按教學事故處理。
77779193永利官网材料學院
2020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