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網絡借貸的快速發展,一些P2P網絡借貸平台不斷向高校拓展業務,部分不良網絡借貸平台采取虛假宣傳的方式和降低貸款門檻、隐瞞實際資費标準等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甚至陷入“高利貸”陷阱,侵犯學生合法權益,造成不良影響。
專家分析,校園不良網貸存在諸多風險:
一是高利貸、誘導貸款、提高授信額度易導緻學生陷入“連環貸”陷阱
二是部分校園借貸平台利用少數學生金融知識匮乏,鑽金融監管空子,誘導學生過度消費
三是校園不良網貸平台存在信息盜用風險,被冒用身份者可能會面對信用記錄被抹黑及追債等問題
四是校園網貸平台“校園代理,層層分包提成”等發展模式破壞正常校園秩序,暴力追債現象威脅學生人身安全
為此,教育部鄭重提醒廣大青年學生:
要充分認識網絡不良借貸存在的隐患和風險,增強金融風險防範意識要樹立理性科學的消費觀,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秀品質要積極學習金融和網絡安全知識,遠離不良網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