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為師生們服務,學院黨員幹部深入基層,了解師生需求,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同時組織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讓更多的同學可以參與到實踐中來,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
學院為考研學子保駕護航,慰問留校考研同學,為同學們提供考研輔導。在一次走訪2020級考研自習室時,學院領導和老師了解到窗簾缺失的問題,導緻自習室受到嚴重的太陽曝曬影響。學院領導立即協調,安排師傅上門測量尺寸,采購并安裝了窗簾,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又了解到部分學生專業課基礎較為薄弱,學院安排了《材料科學基礎》和《高分子化學》兩門課程的專業輔導,邀請了學院的陶詠真以及劉曉洪兩位資深教授進行授課,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備考。


為了動員同學們主動參與到志願服務中來,材料學院廣泛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同學們相互幫助、奉獻擔當彰顯青春底色。參加藍心計劃一對一書信往來、參加獻血活動、參加挑戰杯志願者、參加音樂團課志願者、參加校醫院體檢值班、打掃自習室、實驗室、美化“天生我材”學生社區環境、七彩課堂等二十餘項志願服務活動,活動參與人次達千餘次。在志願公益中尋找幸福感、在服務他人中尋找收獲感。材料學院學子将更加廣泛、更大規模、更有組織地參加更多的志願服務活動。

此外,在暑期即将來臨之際,材料學院積極部署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學院廣泛動員,同時開展安全培訓等活動,還鼓勵組織學生參與了各種形式的志願者活動,包括支教、鄉村工作、社區工作等。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學生們為鄉村振興和社會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并在活動中體驗到了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暑期的兩個月中、有的同學跟随志願隊伍去往鄉村支教,有的參與鄉村工作,有的加入國家電網進行工作,還有的參與了藥店實踐、教育工作,以及社區工作等。

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同學們都為實踐活動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從最初的不适應、不熟練到後來能夠得心應手地處理好生活與工作中的一切困難,這是多數同學所共有的心路曆程。同學們積極參與以“三下鄉”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為鄉村振興、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心,也在活動中明确了自我價值,更加理解了使命感與責任感的内涵。同學們不僅為豐富了自己的體驗,為鄉村振興、社會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在志願和實踐中鍛煉了自己的能力,感受到了使命感與責任感的内涵。同時也展現了材料學院青年學子的風采,響應時代号召,感受時代脈搏,擘畫時代藍圖。

材料學院學子将繼續踐行青年一代的初心與使命,在社會實踐和志願公益的“大課堂”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幹,聽黨話、跟黨走。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承中國精神,讓青年的身影,青年的聲音定格在一個個奮進新征程的篇章裡,讓青春更有活力,讓青年更有擔當!